其他
到底有多少应届生,毕业10年后能拿到百万年薪?
这是思维补丁的第650篇文章
还挺好听的。
网络上,百万年薪会显得很寒酸。
“年轻人,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”。
(一)
年轻人对这个世界总是有着一些迷离又不切实际的幻想。
某种程度上,移动互联网和短视频所营造出来的“精致生活图景”,显然又大大加剧了象牙塔中涉世未深的年轻人,对现实世界的“扭曲认知”。
有那么一段时间,各个短视频平台上流行街头素人采访,其中很多问题涉及收入和消费。
随便点开一个“年入多少以下算穷人?”的街头采访,好家伙,大家的回答基本上没有低于20万的,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表示:
“一个人年收入低于40万,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浙江人。”
在“30岁的男人至少应该有多少存款?”的问题下,一个姑娘张嘴就是200万。这样的采访如果传到油管上,想必他国民众一定会对我们“发展中国家”的身份感到困惑。
最近,有几份媒体关于应届生就业调查的报告,引起了公众的嘲笑。其中《中国青年报》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,00后对自己进入职场的薪资待遇非常乐观:
“有超过20%的大学生预期自己毕业后月薪过万,此外,67.65%大学生评估自己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。”
这条新闻底下的评论区中,点赞最高的是一只老社畜的发言:
“想太多了,10年后三十五岁可能即将面临失业。”
毕竟,这个预期薪资的背景是,2021年的高校毕业生高达909万人,就业压力大到官媒公开喊话:
“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,要多渠道开发基层岗位。”
在另一份2021应届生期望月薪的表格中,北上广深杭5座城市的应届生期待月薪,都超过了2万元,这份表格中,排名Top20的城市里,应届大学生对月薪的期待就没有低于12000的。
众多老社畜纷纷站出来表示:
“这明显是知乎信息摄取过量,而缺乏社会毒打磨炼。”
我把这个表格发给了一位西安的朋友,他对我说:老子还期望月薪10万呢,扯淡,我211高校毕业,在西安工作六七年了,工资今年刚刚才突破8000块。
微博上一位长沙的网友说:
“在长沙,把前面的1拿掉,很多企业还要考虑下”。
(二)
如果以中国14亿+的人群样本来分析,几乎所有的统计数据都会直白地告诉你:
一个普通人通过个人努力,大学毕业10年后,达到年薪百万的收入水平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。
这个“普通人”的定义,就是指的是像你我这般,既无惊世之美,亦没经世之才,智商正常,天赋一般,撞不上大运,追不上风口,祖上没高官荫蔽,家庭只是中产的普通人。
这个概率到底有多小呢?
我翻查了很多的数据,最后找出了比较有代表意义的一组数据对比,是基于A股上市公司雇员总数,和上市公司高管中年薪过百万者的人数对比。
我个人觉得这个数据对比是比较有代表性的。
一是样本量较大,且样本质量较高。截止到5月10日,A股上市公司已经达到了4292家,这些上市公司的总雇员人数超过2600万人,其中上市公司高管人数已接近7万人。
就业人群质量不必多谈,能上市的公司,基本代表了最具竞争力,质量最高的就业样本。
二是学历内卷之下,基本上当下所有的上市公司,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时都已经将“本科及以上学历”作为硬性指标。
甚至,大学毕业后就能进入到上市公司工作的同学, 学校大概率不会太水,毕竟现在很多上市公司,针对应届生的招聘,已经是非211、985高校免谈了。
三是数据真实性较高。因为上市公司必须定期、如实披露财报,而财报中必须披露其公司雇员总数和高管薪水,因此这份数据对比,较之一般的社会问卷调查更真实。
结论是,即便在如此高质量的就业样本下,即便不考虑年龄因素,能够到年薪百万的打工人,数据之低也已经令人绝望了。
如果你年薪百万,那绝对配得上“万里挑一”这个成语。
2020年A股4000多家上市公司中,年薪过百万的高管人数是7459位,对比2600万的总雇员,那么一个千万级就业市场的“百万年薪”占比数据就出来了:
万分之2.87人。
也就是说,一个普通人十年寒窗苦读,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,然后顺利进入一家规模和竞争力都不错的上市公司,勤勤恳恳工作,最后能拿到年薪百万的可能性,大概是一万人里不超过3人。
就这,还没考虑到年龄因素。以A股百万年薪高管数量最多的公司复兴医药为例,其上榜高管的Title基本副总裁起。
那么问题来了:
一个爸爸不是公司董事长的普通大学毕业生,要用多少年从一名实习生,晋升为一家上市公司的副总裁?
(三)
年轻人乐观一点是好事。
20岁出头的人,身上就应该有一股张狂桀骜的气质,就应该对权威有很多的质疑,对领导和规则有很多的中指要竖,对世界有很多的愤怒和欲望,希望改变,甚至改写这个世界运行的某种逻辑。
某种意义上,年轻人身上披的这层“逆鳞”,与他们心底巨大的欲望,是推动这个世界进步的动力。
但乐观,应该建立在对世界和现实的真实认知之上。
否则一个人走进社会,很容易经历一记名为“理想幻灭”的重锤打击。
少沉浸在知乎、小红书上20几岁就年薪百万的“成功者滤镜”中,这些内容除了增加你的焦虑,扭曲普通人对真实世界的感知力之外,几乎毫无价值可言。
网络上到处飞驰着庞巴迪和法拉利,限量版Birkin和百达翡丽这样的名表已成装饰标配,背景呈现的都是爱琴海静谧的蓝和圣托里尼连绵的白……
但真实世界的数据是,中国有整整12亿人从没出过国,还有整整六亿人的月收入仅仅只有1000元。
事实上,在通胀的基础上,以资产价格涨幅和劳动力收益去对比的话,今天的年轻人比10年前的年轻人,不是更富了,而是相对更穷了。
印象中,十年前的大学应届生起薪差不多在4000元左右,而这十年之间,以房价为代表的资产涨幅已是几倍起,但今天大多数大学应届生的起薪,不过仍在5000-8000元之间徘徊。
诚实地面对自己和世界,很多时候也和幸福感有关。
我常常觉得,一个人的幸福感,和股价的表现很相似——重要的都是未来预期。
比如升职加薪是一件能获得幸福感的事,但这其中,90%的幸福感来自于个人努力和公司认可下的“加薪预期”,一旦这种预期得到兑现,幸福感在短暂的高潮后,会迅速回归均值。
比如一些社会学者研究发现,美国当下蓝领阶层的失落感,其实来源于一种时代周期下个体对未来预期的悲观,而和生活质量下降关系不大。
美国蓝领阶层的生活品质和福利保障,依然超过这个地球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蓝领阶层,他们之所以表现出愤怒和失落,更多地是由于相对于父辈而言,自己距离那个“明媚而光明”的未来越来越遥远。
他们父辈那一代,美国工人阶层正处于时代的上升期,对绝大多数的打工人而言,“美国梦”是一个真切、耀眼且触手可及的存在,只要勤奋努力,幸福正在不远处张开双臂等待拥抱你。
但随着时代周期的转向,今天的蓝领阶层,只能瞥见一个模糊而触不可及的美好幻境——不是手里的面包不香了,而是彼岸的牛排离自己越来越远了。
盲目的乐观,会迎来一个“不断滑落”的沮丧未来。
其实不止是年轻人,今天,被屏幕包围环绕的我们,都应该走出温暖绮丽的信息茧房,去看一看,感受这个世界真实的一面。
如何定义成功,如何定义幸福,如何平衡理想和现实的撕裂,如何定位自我与这个世界之间的关系,如何寻找生命意义的坐标——人生的苦恼和甜蜜,大抵上,都和这些有关。
而所有这一切,首要的是诚实地面对自己和这个世界。
心中的幻象消失后,真实的世界,才会开始呈现它斑斓的颜色。
这里是思维补丁,谢谢你的阅读。
PS.「超慧选」小店今日上新,欢迎光临,感谢!
【继续阅读】
【作者简介】
慧超,前媒体人、资深品牌公关顾问
作家,已出版《这个世界不欠你》
本文系网易新闻•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【思维补丁】原创内容,未经账号授权,禁止随意转载
—End—
若觉可读,欢迎推荐给朋友,甚幸!
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,不提供救赎!